我这个人

来到北京,因为学习的原因 ,和几个人合租了一个小区的一间主卧,但是因为另外的小房间没有人住进来,所以相当于租住了一整套房子(好像这跟题目没啥关系),昨天,跟最后一个搬进来的室友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了句:“我总感觉你应该经历了不少的事情.....”,刚才回来的路上,他又对我提到了这么一句话,我就反问他为什么?

他的回答是:“从你平时的说话和行为上感觉你应该了解很多东西,去过很多地方,对于很多行业的规则应该是比较了解的”。这个解释在我听后更感到疑惑啦。首先自认为我去过的地方不多,算上我仅有的两次单纯的外出游玩的地方,也只有北京,天津,厦门,桂林,南昌,潍坊,青岛,武汉,石家庄和衡水。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来讲,这么几个地方可不算多呀,但更重要的是,这么说的这位是一个大学毕业两年有这两年工作经验(也大我两岁)的朋友。单单是这两岁的差距,我想我就不敢随便的在他面前说自己走过多少地方,况且这仅有的几个地方中还有几个是呆了不到一周就离开的。

至于了解很多东西,我是不同意的,恰巧今天有位朋友在我微博上看了我一条几个月前发的微博说我还看哲学的书吗?我想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视野是比较狭窄的,我一直期待着将来有一天可以自由的远走他乡,去体会一次生存的绝望,去安静地读一些好书,去不带有任何目的纯粹的结识一些有个性有想法的“世外高人”。也或者去找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和喜爱的人安静的欣赏一次日出日落,悠闲地去观察那些忙忙碌碌的鸟兽虫鱼。可惜我都没有做过,我大学里做得最多的,也是我最爱做的是就是站在一处高楼楼顶上俯视着路上或忙碌或悠闲地那些大学生们,特别是自己还处在那种环境中的时候,站在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看着自己周围的这篇小世界。那种体会算是我仅有的一些,可能是别人知道的"很多东西"。

不过,我还年轻,我还是想趁着自己有动力,有能力使劲儿的不安分,使劲儿的折腾。虽然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不安分让自己身心俱疲,但是只要一点时间后,还是感觉平平淡淡的日子太乏味啦,必须要利用一切的条件去折腾!也就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刚才回应朋友话的时候,嘟哝了句:“我的不安分好像也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东西,反而感觉失去了好多”。

“你对很多行业应该是比较了解”-这个话怎么说呢?首先我还是感觉不多,但是比其身边的有些朋友,好像我算是玩的比较多的,但是说真的,很多东西都是我的被迫选择的,比如做寒暑假工,其实主要的动力来源是我缺钱,家里人固然给我钱,但家庭本就不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偏偏碰上我又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折腾的很多东西都是需要钱的,所以在大学里,熟悉我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我可能吃的可以将就,穿的可以将就,但是碰上买个服务器或者域名啥的,我花钱是比较狠的,至少我的经历能承受的范围里是这样的。而且有些东西需要使用到会员或者有偿体验的,好像我也是敢于付钱的。然后这么的一切,我得到了什么呢?在我眼里,好像没有得到什么?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多了一些谈资而已。

偏偏我这个人对某些类型的人又总带有偏见,比如说仅仅是打游戏这一项,就足以让我对很多人变的冷冷的不愿张嘴,这样一来,我仅有的一些谈资也只能束之高阁啦。四年下来,就应了前段时间我高中同学说我的那句话:“你没有原来那么爱说话啦”。

应该来讲,大学里我接触最多的还是计算机或者互联网一类的信息,所以和人交流话题不对称或者因为感觉对方和自己可能臭味儿不相投,多数情况下就选择闭嘴啦。如果在一个不是熟人交流的圈子里,一个说话不多但偶尔说上一两句还能切中(瞎蒙的)要害的人,往往会被一些人认为这个人“高深莫测”或者说:“经历过很多事情吧”。

其实,都是装的,也或者是嘴懒不想动而已。

顺带说一句:“从心里上我真的不感觉我自己不安分或者很爱‘作’,但是这么说我的人多啦,我也就懒得解释啦,慢慢的被别人给贴上了这么一个标签。我其实只是对很多东西很好奇,总想去尝试一下而已(我更喜欢用“玩一下”这个词儿),这种想法激烈的时候就可能变成了‘不顾后果的’作”。我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3 条评论

从未想过要做一个好人,但却心存侥幸,至今做不好一个坏人!

发表评论